今日是很多大學的開學日,在新生們忙著開始迎接大學生活時,家住槐樹店路的玲玲,卻在為上大學的事和父親進行著一輪又一輪的談判。雖然拿到了成都某高校的本科錄取通知書,但玲玲的父親固執(zhí)地認為“讀書無用”,他寧愿出錢資助玲玲做點小生意,也不愿“扔幾萬學費進去打水漂”。
19歲的玲玲出生在川北的一個小村子。父母和所有的親戚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(nóng)民。父母都只讀完了小學,就開始自己做小生意。5年前,覺得成都是大城市,更好賺錢,父母帶著玲玲和弟弟舉家搬到了成都,在槐樹店路附近全款買了套房還買了個小鋪面,靠著這個鋪面做著小生意?!拔覀兗医?jīng)濟條件不錯,不缺上大學的錢。”玲玲說,父親反對主要是認為上大學沒什么用。
她想讀大學
出路在哪里
還有一個星期,錄取玲玲的大學就要報到了。由于得不到父親的支持,玲玲也曾嘗試其他的辦法來籌大學學費。
她先是想申請助學貸款,但是仔細研究了相關(guān)政策之后,她發(fā)現(xiàn)自己根本夠不上貧困的資格,無法申請貸款。她想借錢,但是和家里的親戚關(guān)系一般,加上親戚和父親的觀念一樣,她覺得是沒法從親戚那借到學費。
玲玲對好朋友蓉蓉訴說了這件事。蓉蓉考上了外地的一所大學,父母直接打了一萬余元過去,蓉蓉說,交完所有費用應(yīng)該還剩下2000元左右,她要把這2000元都借給玲玲,支持玲玲讀大學。
然而這離四年的大學學費相差甚遠。
眼看就要開學了,昨日,玲玲再次和父親進行了溝通。父親依然還是苦口婆心地勸說,希望女兒相信自己,讀書沒有什么用,自己為她規(guī)劃的道路是自己親身實踐過的。這些話說了無數(shù)次,玲玲有些疲憊,也有些無奈,她只是堅定地看著父親,不斷地重復著“我就是想讀大學”這句話。
最終,父親撂下了一句狠話,“反正我是不得出錢的,就算你自己找到學費生活費,只要你去讀了大學,我以后再也不得管你?!?
?。崃嵯祷?
女兒的追求
我非常愛讀書,喜歡泡在圖書館里。書本打開了我的眼界,提高了我解決問題的能力。只有讀大學,才能讓自己更有修養(yǎng)、更有層次,大學是對一個人綜合素質(zhì)的提升。我不想成為只會做小生意的農(nóng)村人,不想過父親那樣的生活,“思想封閉、眼界和層次低,沒有任何精神追求?!?
做個有層次的人 我要讀大學
我不想過父親那樣的生活,思想封閉、眼界和層次低,沒有任何精神追求
父親兩次反對我讀大學
“我們家經(jīng)濟條件不錯,不缺上大學的錢?!?月30日,在槐樹店路一家茶樓,玲玲告訴成都商報記者,與其他因為貧困不能讀大學的同齡人不同,父親反對主要是認為上大學沒什么用。
“實際上,從小學到高中,他都沒有反對我讀書。第一次發(fā)生分歧是我去年復讀時?!比ツ?,玲玲高考發(fā)揮不好,只考上了一個自己并不喜歡的三本院校。
當玲玲把自己的復讀決定告訴父親時,父親第一次表現(xiàn)出對讀大學的反對?!八嬖V我,讀大學沒用,還不如直接出去打工。隨后、玲玲和父親為此進行了長達一周的溝通?!坝捎谖易约郝?lián)系了一所高中復讀,不僅不給學費,每月還有200元的補貼。因此父親并沒有太過堅持,我也順利復讀?!?
通過一年的努力,今年8月初,玲玲終于接到了自己很中意的成都某高校的本科錄取通知書,還沒來得及分享考上大學的喜悅,她不得不再次就“讀不讀大學”問題和父親開始了長達一個月的“談判”。
“我們幾乎每天都會談到這個話題,雙方都想說服對方。”玲玲說,在父親看來,花幾萬元讀個大學,出來很有可能找不到工作,幾萬元錢白白丟了。即便大學畢業(yè)出來找個工作,月薪也不過兩三千元,“和高中畢業(yè)就去打工能賺到的工資幾乎一樣,浪費了錢還浪費了四年的時間,不值!”
父親告訴玲玲,“你現(xiàn)在就進入社會,開始打工,當個服務(wù)員,學習點別人的經(jīng)營方式,鍛煉幾年后,我出資給你開個店,當個小老板,一樣能賺錢?!?
父親很愛我,但從不過問學習
“從小到大,父親很愛我,只是從不過問我學習上的事?!绷崃嵴f,與別的父母望子成龍、望女成鳳的心態(tài)不同,父親認為,成績好壞,并不重要,能夠賺錢養(yǎng)活自己才是最重要的。
到成都的時候,玲玲讀初二,后來因為成績好,中考免試進入高中。玲玲說,自己非常愛讀書,在他人眼中最苦的高中生活她都覺得甘之如飴,她喜歡和同學在一起,喜歡解決問題的過程,一道題想了幾天都沒想出答案,在夢中突然解答出來都能讓她欣喜若狂。平時有點時間,她就泡在圖書館里。玲玲說,書本打開了自己的眼界,提高了自己分析問題、解決問題的能力。
更重要的是,在玲玲看來,只有讀大學,才能讓自己更有修養(yǎng)、更有層次,大學是對一個人綜合素質(zhì)的提升。
玲玲否認了父親有重男輕女的思想,“爸爸也不關(guān)心弟弟的成績,他準備等弟弟初中一畢業(yè)就接手經(jīng)營家中那個小鋪子。”玲玲說,在生活方面,父親很關(guān)心疼愛自己和弟弟,她和父母經(jīng)常一起散步聊天,就算因為讀大學的事意見發(fā)生分歧,父親也未打罵過自己。
父親的固執(zhí),玲玲說自己都認真分析過。她認為,一是父親的個人經(jīng)歷,他從農(nóng)村出來,沒有文化,做點小生意,賺了點小錢,目前也過得還不錯;二是家里所有親戚的娃娃,基本都是初中畢業(yè),就去學了美容美發(fā)等技能,然后開個小店,也能謀生;三是現(xiàn)在有些大學生畢業(yè)后沒找到理想的工作,父親更加認為讀書沒什么用。
玲玲不想走父親給她規(guī)劃的路,“我不想過父親那樣的生活,思想封閉、眼界和層次低,沒有任何精神追求?!?
父親的賬本
大學四年學費加生活費要8萬,如果高中一畢業(yè)就打工,四年至少賺8萬,一來一回就是16萬。這16萬可以首付買房子,或開店做生意都能賺錢。拿去讀大學,畢業(yè)后也許找不到工作,或者找到工作每個月兩三千元,又要四五年才賺回這16萬。讀大學是“肯定會失敗的投資”。
讀大學花8萬 不讀掙8萬
你們城里人老是喜歡說有文化受人尊重……我要別人尊重我干什么?包包里有錢就行了
昨日下午,成都商報記者在玲玲家附近見到了玲玲的父親,他皮膚黝黑,雙手粗糙,不修邊幅。記者和玲玲父親進行了長達三個小時的溝通。然而,“讀書無用”這個觀念根深蒂固。
好多大學生找不到工作
我只讀個小學也能掙錢
玲玲父親說,“讀書無用”這個觀念并非毫無根據(jù)。報紙上、電視上,不斷有新聞報道說,“600萬大學生找不到工作”(編輯注:此處系玲玲父親的誤讀。根據(jù)媒體的公開報道,今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(yè)生達699萬人,再創(chuàng)新高,教育部副部長杜玉波認為,今年就業(yè)形勢嚴峻),他伸出一只手比著“六”強調(diào)著“600萬”這個數(shù)字?!按髮W畢業(yè)就等于失業(yè)”他對記者說,自己住的小區(qū)里,他知道的就至少有10個大學生畢業(yè)后一直沒找到工作,變成了“家里蹲”,“那些人的父母家里沒得好多錢,好多還是借錢送娃娃去讀大學,結(jié)果呢?讀出來要不就是沒工作,在家啃老,要不就是父母又花幾萬元去幫娃娃找工作,讀大學有啥子用?”
玲玲父親不斷用自己舉例。他說自己就讀了個小學,出來還拉過三輪車,做點小生意,都能賺到錢,比好多大學生都賺得多。
一來一回16萬
讀大學是“肯定失敗的投資”
不過玲玲父親也坦承,“我們是從農(nóng)村進城的,沒知識沒文化,好多人是看不起我。但是我也看不起你們城里人,特別假。老是喜歡說有文化受人尊重,但是我覺得別人尊不尊重我并不重要—這就是書讀得多的人的毛病,死要面子活受罪,我要別人尊重我干什么?包包里有錢就行了,何必那么虛偽呢?我要的是實實在在的東西。我和你們觀點不一樣。”
玲玲父親把讀大學比喻成一個“肯定會失敗的投資”。他掰著手指頭給成都商報記者算了筆賬:大學四年學費加生活費肯定需要8萬,如果高中一畢業(yè)就開始打工,四年至少可以賺8萬,這樣一來一回就是16萬。這16萬都可以拿去投資個房子做首付,或者直接開個店做生意也能賺錢??墒悄萌プx大學,畢業(yè)后也許找不到工作,或者找一個工作每個月就兩三千元,又要四五年才能賺回這16萬?!罢λ愣紕澆粊怼!?
對話
玲玲父親:撿垃圾都比讀書強
在與成都商報記者的交談中,玲玲父親不斷冒出驚人之語。
記者:很多家是農(nóng)村的父母都認為知識改變命運,都希望娃娃能考上大學,你為什么不這樣想?
玲玲父親:就算10個父母有9個都這樣想,我也要做特殊的那一個,我堅定地認為讀大學沒得用。
記者:你是不是認為,不管做什么工作,賺到錢就可以?
玲玲父親:是啊,撿垃圾都比讀書強,我們門口撿垃圾的每年都能賺兩三萬,很多大學生出來都賺不到。
記者:反對女兒讀大學,會不會是舍不得錢?
玲玲父親:我是也有點舍不得這個學費,我的錢都是辛辛苦苦賺來的,為啥子要白白丟給大學?讀不讀大學可能過的生活都一樣,那為啥要繞一個大圈子?我都養(yǎng)她到18歲了,也盡到責任了。
記者:有沒有想過,也許女兒讀了大學,畢業(yè)后有可能發(fā)展得很好,能賺更多的錢,命運就得到改變了?
玲玲父親:你能不能保證讀了大學以后就一定有出息?那么多人畢業(yè)找不到工作,我對她(指玲玲)沒得好大信心,我為啥選擇這么有風險的事?
編后
讀不讀大學 何妨讓孩子決定
讀書到底有沒有用?文中的父女大概已辯論了很久。很難想象,在2013年,我們?nèi)砸q論這個話題。但就全國范圍來說,父母在子女考上大學后不讓讀,卻也不是個案了。
父親的邏輯看似無懈可擊。四年大學要花8萬,打工4年可以掙8萬,這樣相差16萬,可以買房付首付了。而讀完大學,誰也無法保證一定能找到工作,而找到工作也許掙不到很多錢。
不要嘲笑這個邏輯。這位父親的觀點可以概括為生活中的“發(fā)展主義”,成功和幸福,最后要變?yōu)榭闪炕慕疱X,并且以增長率來作為指標。今年的收入比去年多了三五千,就可以等于開心。三十多年來,這種邏輯已經(jīng)無處不在,深刻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。
讀書不會直接帶來錢,這個意義上這位父親是對的。它甚至也不一定會間接地、最后“曲線上升”式來換取更多的錢。說到底,它具備壓根就和錢無關(guān)的價值,它是另外一種快樂。走在街上,抬頭看見藍天白云,鳥兒飛過,這種快樂值多少錢?除了錢,生活中還有很多有價值的事。讀書的“有用”,說到底是一種無用之用,是難以量化的一種滋養(yǎng)。
在上大學到底是否值得的爭論之外,其實隱藏著一個更根本的問題:我們?nèi)绾巫龈赣H?父母是否有權(quán)替子女做出決定?我們的社會,為了出人頭地而強迫孩子讀書,釀出了一些悲?。桓改溉绻X得讀書無用而禁止子女去讀大學,則是另外一個極端。子女并不是父母的財產(chǎn),而是活生生的人,有自己的生命自主權(quán),為何不學會尊重孩子的決定呢?(張豐)